





本幅作品是在這次展出的12幅膠版作品印製完成後,運用雕刻下來蒐集的垃圾屑屑(就是您在展場看到的果醬空瓶裡裝的屑屑),以絹印技法完成的最後一幅作品,我將屑屑們鋪在紫外線燈管上運用感光技術製版後(總共製作了三個絹版)印製在全開的紙張上。
這是人生一個段落的結束,同時也是下一個階段的開始。作品最後呈現出來的感覺,正是心中預期的一片夏日浪花。
(本幅作品要特別感謝 Texture 版畫工作室吳佩璇老師的指導協助)
本幅作品是在這次展出的12幅膠版作品印製完成後,運用雕刻下來蒐集的垃圾屑屑(就是您在展場看到的果醬空瓶裡裝的屑屑),以絹印技法完成的最後一幅作品,我將屑屑們鋪在紫外線燈管上運用感光技術製版後(總共製作了三個絹版)印製在全開的紙張上。
這是人生一個段落的結束,同時也是下一個階段的開始。作品最後呈現出來的感覺,正是心中預期的一片夏日浪花。
(本幅作品要特別感謝 Texture 版畫工作室吳佩璇老師的指導協助)
本幅作品是利用2019年某次個展回收的木合板材,在沒有打草稿的情況下直接雕刻,雕刻的時間從2020/10/5至10/13為止,最後以日式水印木刻的方式印製而成(成品如上方照片所示)。
本次展覽展出的12幅膠版油印作品,算是此幅作品的延續系列。為求展覽一致性並未將此幅水印作品展出,但展出這塊最初雕刻的木板(就是您在展場上看到的那塊木板,木板因為水印顏料而被染黑,乍看好像一個黑洞),以作為一個序曲。
掀海床,掀的是沉潛在腦海裡的記憶海床
那裡的記憶,有些早已模糊被人遺忘
有些則細如針刺,隱隱作痛卻找不到傷口。
那片海床堆積綿延了數十年
在意識與潛意識的作用下,深深形塑我
他們像是環境白噪音,無法排除但能察覺。
我一直想找一個方式,學習與之共存
好讓生命凝聚成一片較為寧靜的海洋。
我花了幾年時間去穿過、掀開
版畫裡那些細細碎碎的線條,就是這段過程。
+++
【展覽資訊】 Exhibition information
+++
【致謝】Special thanks
作品賜名|邱宗怡
技術指導| Texture版畫工作室 吳佩璇老師
開幕應援| 咕便所コーヒー 、 小露吃
特別感謝|王亭喧、李東祐、咕咕宜、吳安奇、阿手兄、徐子翔、徐瑞陽、郭人豪(依筆畫排序)